中国家庭的现金储备:30万申宝策略,触不可及的梦想?
坊间流传,中国家庭存款丰厚,拿出30万现金并非难事。 这种说法源于人均存款破10万的统计数据,一个三口之家,存款总额似乎轻松就能达到30万。然而,现实远比想象骨感。央行数据显示,存款超过10万元的家庭仅占10%,而5.6亿人口的银行存款几乎为零。这意味着,能够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的家庭,占比可能不超过5%,仅约2470万户(基于4.94亿家庭总数)。这与大众认知形成强烈反差,30万并非巨款,为何如此之少?
其一,国民收入水平制约了储蓄能力。多数工薪阶层月收入徘徊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,而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吞噬着大部分收入。即使夫妻双双工作,每月仅能节省3000元,积累30万也需8年以上申宝策略,且这期间不容许任何意外,如失业或疾病。对普通家庭而言,这无疑是一场艰难的马拉松。
展开剩余62%其二,高昂的房价严重挤压了储蓄空间。在一二线城市,一套90平米的普通商品房动辄需要150万到200万,这不仅掏空了家庭积蓄,还背负着长达20到30年的房贷压力。每月大部分收入用于偿还贷款,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捉襟见肘,几乎无法进行储蓄。超过2亿的“房奴”,以及同样数量参与共同还贷的人群,他们的存款额度,大多难以达到10万元,更别说30万了。
其三,现代人的消费观念与储蓄观念的转变。过去,许多老年人视储蓄为乐趣,省吃俭用积累财富。而当代人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,收支平衡,避免负债,已属不易,储蓄的动力相对减弱。 除非拥有高收入,否则很难积累30万的存款。
其四,投资风险与资金流动性受限。股票、基金等高收益投资产品吸引了众多投资者(2亿多股民和7.2亿基民),但市场波动风险巨大。许多投资者处于浮亏状态,2023年基民平均亏损甚至达到20?0%。 要求他们一次性拿出30万,意味着割肉离场,承认投资失败,这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难以接受,资金被套牢,难以迅速变现。
综上所述,中国家庭能够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的比例远低于预期。低收入、高房价、消费观念转变以及投资风险,共同构成了限制家庭现金储备的主要因素。 30万,对许多中国家庭而言,依然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。
"
发布于:广东省同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